0°

ChatGPT热潮刷屏,沪上学子如何看待人工智能发展

  一夜之间,ChatGPT刷屏社交媒体,与之相关的讨论层出不穷,被认为正在“掀起新一轮AI革命”。数字技术正在带来什么改变?当代中学生如何看待人工智能发展?

  日前,第35届上海市中学生作文竞赛颁奖大会在南洋模范中学国际会议中心举行,主题为“阅读新时代 书写新未来”,由上海市教委教研室主办,《中文自修》编辑部承办。多篇获奖作品都体现了学子对技术发展和人类伦理的辩证思考,予人启发。

  其中,来自上海中学的叶清扬以《蓦然回首,“群星”是梦》获一等奖。文中写道:倘若人工智能有情,它的艺术生命当是悲哀的一生。络绎不绝的来者催促它不断更新已被压缩至数秒的创作时长,却仍带着茶余饭后的戏谑看客目光对它的每一幅作品评头论足。它是一位无足轻重的“平民艺术家”——坦言之,一个被速食文化不断消费的“艺术生产商”。

  但与此同时,文中也敏锐捕捉到新现象——由数据计算而得的作品,不同于任何个体独自之创作——它蕴含着数字的完美之美,精确、严谨、科学、细致——这未尝不是一种艺术,一种美学。我的心底跃然而生“人工智能”这位艺术家的新名:“群星”。它所创作之作品价值,即是人类艺术群星闪耀之光。艺术家“群星”,是人类寄托了无限美好希冀的梦。

  上海市交通大学附属中学闵行分校的徐舟扬在《始终葆有生命的性灵》中提出自己的思考:人类之所以为“人”,就在于拥有别于机械与工具的“生命的性灵”,而人工智能究竟只是人类的“理性工具”。人类倘若能长久地葆有生命的性灵,便能冲淡危机,不再恐惧。危机或将带来一个阶段性的结束,却也可能是一次转机,是新征程的起点。正如王尔德所言:“做你自己,因为别人都有人做了。”当人们败给了人工智能,当人们不再对自身的理性价值洋洋自得时,人类终将反省自己并有所警觉……危机,正是人类重拾生命性灵,做回“自己”的宝贵契机。

  《中文自修》编辑部还邀请在“中文自修杯”上海市初中生“强国有我”主题征文中获奖选手,在大会现场以视频形式与现场师生做了分享。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党委书记吕志峰向在座中学生发出了双一流大学邀约,热忱欢迎中学生们能报考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

  大会上,上海市建平中学与南洋模范中学辩论队带来一场微辩论节目,围绕时下热门话题:“随着ChatGPT横空出世,不少学生开始用它来完成作业。一些学校禁止学生在校园范围内使用ChatGPT,你认为这一做法是否恰当?”正方反方辩手同学们展开了唇枪舌剑的辩论。上海高考语文阅卷负责人、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周宏对双方表现做出点评。

  据悉,本届作文竞赛启动于2022年9月,吸引全市高中与中职年级学生踊跃参加,经历了初赛、复赛、决赛,各年级共产生一等奖40名,二等奖75名,三等奖110名。

  如今,越来越多的中学生在作文竞赛中感受到写作的乐趣,并展现出自身的写作能力、表达能力。上海市中学生作文竞赛已走过35载春秋,不仅为有才华的学生提供了实践舞台,充分调动广大学子的写作积极性,也为语文教育工作者提供了探讨研究的平台。业内期待,未来将会有更多热爱语文的少年,继续用手中的笔,描绘新时代美好蓝图,为实现中国梦注入青春能量。

「点点赞赏,手留余香」

    还没有人赞赏,快来当第一个赞赏的人吧!
0 条回复 A 作者 M 管理员
    所有的伟大,都源于一个勇敢的开始!
欢迎您,新朋友,感谢参与互动!欢迎您 {{author}},您在本站有{{commentsCount}}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