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AI学者:数字生命需要被严肃讨论,ChatGPT给意识研究提供了新思考

  从电影《流浪地球》中的“图丫丫”,到近期OpenAI公司一个神秘的内部项目被曝光,公众和学界对于通用人工智能和数字生命的热议不断。

  天桥脑科学研究院(中国)日前推出“数字生命与意识上传”系列研讨会,邀请神经科学家、人工智能专家、类脑智能专家、哲学家、伦理学家、科幻作家等相关专业人士展开“头脑风暴”。11月26日,首期“数字生命与意识上传的科幻想象”研讨会于上海图书馆(东馆)举行,北京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助理研究员杜凯和科幻作家顾备展开了对话。

  【“人类老想把数字生命拟人化”】

  “其实,我们也生活在一个‘虚拟’的世界中,周围世界是我们视网膜对世界的重建,每个人都不一样。也许,有些极具天赋的画家,像梵高和毕加索,他们感知到的世界就像他们的画作一样。”杜凯认为,数字生命已进入需要被严肃讨论的阶段,ChatGPT表现出的“智慧涌现”给意识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考方式。

  顾备介绍,许多科幻作品的数字生命构想都曾带给她深刻的印象。例如在《尤比克》中,人即将死亡时,意识可以被冻起来、多次激活直到慢慢消亡。而在《神经漫游者》中,已经死亡的黑客的意识被放入一个黑盒子中,在需要执行任务的时候就被激活。《黑客帝国》《盗梦空间》则直接通过脑机接口或者其他方式进入意识。

  她认为,我们需要对数字生命进一步拓展想象力。“人类在使用工具的时候特别喜欢拟人化,所以人类老想把数字生命也拟人化,但数字生命可能是一种波、一种能量或者以一种信息的状态存在。”

  就人类与数字生命共存的可能未来,顾备谈及OpenAI内部存在有效加速派和超级对齐派两个流派。“超级对齐派一定要让人工智能符合人类要求,核心是造福人类。有效加速派则认为科技的发展是不可阻止的,发展到一定程度,一定可以用科技制约科技。”

  顾备认为,让人类逃离肉体的低级趣味或者病痛束缚,达到高级的精神追求,是人们对数字生命的美好展望,然而这不可避免地涉及到技术普惠等社会议题。

  杜凯也提醒说,人脑约860亿个神经元,每个神经元大概又有1万多个突触。保守估计,人脑的参数量级是ChatGPT的4到5倍,比机器要复杂得多,“所幸的是,相比人工智能,人类擅长在混乱和矛盾的状态中总结出一条清晰可行的道路,这是人类的优势”。

  【对“数字生命”进行全景图式的拆解】

  天桥脑科学研究院中国学术会议总监耿海洋博士表示,该系列会议旨在对“数字生命”概念进行全景图式的拆解,从科幻想象引入,后续将具体讨论数字生命的伦理问题、如何积累个人数据构建数字生命、大脑仿真等话题。

  据了解,今年7月天桥脑科学研究院创始人陈天桥宣布为“AI+脑科学”加码10亿元投入,一方面重点关注精神健康、睡眠、神经退行性疾病等领域,另一方面则聚焦数字生命的前沿探索。

  今年以来,天桥脑科学研究院在数字生命领域动作不断,面向中国神经和精神疾病临床医生以及相关领域的科学家,推出MindX数据支持计划,在安全合规前提下,免费资助人类大脑及相关全身和行为数据的采集、分析和训练。

「点点赞赏,手留余香」

    还没有人赞赏,快来当第一个赞赏的人吧!
0 条回复 A 作者 M 管理员
    所有的伟大,都源于一个勇敢的开始!
欢迎您,新朋友,感谢参与互动!欢迎您 {{author}},您在本站有{{commentsCount}}条评论